东北乡间春节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,为了把春节习俗了解清楚,我与辽宁省文联副主席、大连市文联党組书记何明洲,从2016年12月初开始,对大连庄河农村春节习俗传承进行调研,通过对十个乡镇百余家庭的筛选,最终硧定大连庄河青堆子镇新华村华西屯孙福新家为专访家庭。这是个由五代九囗组成的家:孙福新是家里的顶梁柱50岁,妻子迟金玉52岁,父母都72岁,奶奶马桂荣103岁,长女孙丽娜27岁,长子孙佳男16岁,女婿和外孙也是家里成员。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初一对这个家庭进行了连续跟踪采访记录。
二十三糖瓜粘,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,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,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。因此,每年腊月二十三,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 ,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、吉利话。
二十四扫房子写大字,在春节前扫尘,全家上下齐动手,用心打扫房屋、庭院,擦洗锅碗、拆洗被褥,干干净净迎接新年。写好福字、对联,备好窗花。
二十五做豆腐,旧俗、新俗都认为灶神上天后,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,查察人间善恶,并定来年祸福,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 。这一天起居、言语都要谨慎,争取好表现,以博取玉皇欢心,来年降福。
二十六炖大肉,“腊月二十六,杀猪割肉”,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。
二十七杀年鸡,按照“老理儿”今天应该杀只鸡,为过年的餐桌备下一道与鸡有关的年菜了。因为“鸡”与“吉”同音,所以过年杀鸡吃鸡肉实际上是取大吉大利,吉祥如意的意思。
二十八贴窗花把面发,民俗中,除了要发面以外,还要贴花花,此时开始,家家户户在屋门上、墙壁上、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\"福\"字。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,对美好未来的祝愿。
二十九去打酒,年谣称:“二十九,去打酒”,就是去买酒的意思,因为在过去的农业社会时代,卖酒的酒家都是把酒盛在坛子里,可以零买。打酒就是要准备祭祀和招待客人用。
年三十请年包饺子,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。大年三十儿晚上,零点钟声一响,就开始吃饺子。吃饺子就是为了取“更岁交子”的意思。这个风俗开始于明朝初年,原来“交子”的谐音便演变为“饺子”。而且,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,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“新年大发财,元宝滚进来”之意。
正月初一拜大年,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,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,旧称拜年。